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在 Ubuntu 下如何配置 Android NDK 开发环境,然后用一个简单的 hello-jni 项目来介绍 NDK 开发流程,本文的全部代码下载链接:HelloJni.tar.gz,也可以在我的 GitHub 上下载。

1. 简介

什么是 Android NDK 呢? NDK(Native Development Kit) 是一个允许开发者用一些本地语言(C/C++)编写 Android App 的部分功能的工具集。对于一些特定的 App,NDK 非常有利于我们直接使用现成的用 C/C++ 编写的代码库(但对于大多数 App 来说,NDK 是没有必要的)。使用 NDK 进行 C/C++ Android 开发的基本结构和流程如下图(来自shihongzhi博客 ):

在开始之前,这里要提醒大家:NDK 对大多数 App 而言是不会有太多的好处的,在 Android 上使用原生 C/C++ 代码并不会很明显的提升应用的性能,但却增加了你开发应用的复杂度。所以,仅仅在需要使用 NDK 时才使用它 —— 不要因为你更喜欢用 C/C++。典型的 NDK 应用场景是一些 CPU 操作密集而不需要太多内存的场合,如信号处理、物理模拟等等,很多这些处理过程都已经封装到了 Android 系统内部,所以当你不确定是否要使用本地 C/C++ 代码时,先看看你的需求,以及 Android 框架中的 API 是否已经提供你需要的功能。

2.开发环境配置

由于 NDK 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将 C/C++ 程序编译为动态库(.so文件),所以首先系统中需要安装 C/C++ 的编译工具 gcc/g++,还要有 make 工具,一般情况下 Linux 系统会默认安装,如果没有安装请先安装这几个工具。然后是 Java 和 Android 开发相关环境的配置。首先需要安装 JDK,并配置 Java 的环境变量,然后是集成开发环境如 Eclipse 的安装和配置,这些也不是本文的重点,如果你没有安装,请自行 google 并安装配置好。

下面重点讲讲 Android 相关 SDK 的安装和配置,主要涉及到 Android SDK,ADT,NDK等。要进行 Android 开发,首先需要安装 Android SDK,要在 Eclipse 中进行开发的话,还需在 Eclipse 中安装 ADT(Android Develop Tools),在 Android 官网上提供了 SDK 和 包含 ADT 的 Eclipse 的集成开发包,可以一起下载:adt-bundle-linux-x86-20140321.zip。另外,还需要安装 NDK,下载地址:android-ndk-r9d-linux-x86.tar.bz2。下载完这两个压缩包后解压并移动到 /usr/local 目录下:

1
2
sudo mv Downloads/adt-bundle-x86-20140321/ /usr/local/adt-x86-20140321 
mv Downloads/android-ndk-r9d/ /usr/local/adt-x86-20140321/ndk-r9d 

然后配置环境变量:

1
sudo vim /etc/profile 

在 /etc/profile 最后添加如下两行:

1
2
export PATH=/usr/local/adt-x86-20140321/sdk/tools:/usr/local/adt-x86-20140321/sdk/platform-tools:$PATH 
export PATH=/usr/local/adt-x86-20140321/ndk-r9d:$PATH 

保存并退出,并用如下命令使设置生效:

1
source /etc/profile 

完了可以执行如下命令看看设置是否生效:

1
2
3
4
echo $PATH 
adb --version 
emulator -version 
ndk-build --version 

至此,开发环境已经配置完成了,接下来我们看一个 hello-jni 的例子。

3.NDK 开发实例 hello-jni

3.1 JNI 简介

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JNI。JNI(Java Native Interface)是一种在Java虚拟机控制下执行代码的标准机制。 代码被编写成汇编程序或者C/C++程序,并组装为动态库,从而提供了一个在Java平台上调用C/C++的一种途径。 JNI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:它在设计之初就确保了二进制的兼容性,JNI编写的应用程序兼容性以及在某些具体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兼容性(当谈及JNI,这里并不特别针对Dalvik;JNI由Oracle开发,适用于所有Java虚拟机)。 关于JNI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该文:Android NDK介绍

3.2 Eclipse 配置

下面以参考 Android NDK 自带的 hello-jni 示例程序改写的我自己的 hello-jni 来介绍开发流程。首先打开 Eclipse 并配置 Android SDK 和 NDK 的路径。 选择 Eclipse 的如下菜单:Window => Preferences => Android,点击浏览按钮设置 SDK 路径;Window => Preferences => Android => NDK,点击浏览按钮设置 NDK 路径。接下来按照简介中的开发流程图来一步一步介绍 NDK 开发步骤。

3.3 创建 Android App 并添加 Native Support

首先用Eclipse 创建一个空的 Android App,命名为 HelloJni。在项目上点击右键,选择 Android Tools => Add Native Support... ,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 HelloJni 并确定,会发现项目中多了一个 jni 目录,并自动生成了 HelloJni.cpp 和 Android.mk 文件,分别是我们需要封装的native C++ 代码和编译它的 Makefile 文件。

3.4 编写 java API

原本按照图一中的流程我们需要先编写一些 C/C++ 原生的代码,但实际中,为了简便起见,我们可以使用 jdk 的 javah 工具(如果没有, sudo apt-get update 一下)来根据 java 调用 C/C++ API 的接口类来自动生成 jni 的头文件。因此,我们需要先做第3步的内容,这里编写的 Java API 接口 HelloCal 类(在 src/io.ibillxia.hellojni 路径下)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//HelloCal.java
package io.ibillxia.hellojni;

public class HelloCal {
  static {
      System.loadLibrary("HelloJni"); // 加载 jni 动态库 
  }
  
  public native String helloSay(); // 返回字符串 
  public native int helloAdd(int a,int b); // 两个整数相加 
  public native int helloSub(int a,int b); // 两个整数相减 
  public native int helloMul(int a,int b); // 两个整数相乘 
  public native int helloDiv(int a,int b); // 两个整数相除 
}

3.5 使用 javah 生成 jni 格式的 C/C++ API

编写完 java API 后在 Eclipse 中 build 一下生成对应 .class 文件,然后使用 javah 工具根据该 class 文件自动生成 jni API 的头文件。在 HelloJni App 根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:

1
javah -classpath ./bin/classes -d jni io.ibillxia.hellojni.HelloCal

其中 -classpath ./bin/classes 表示类的路径,-d jni 表示生成的头文件存放的目录, io.ibillxia.hellojni.HelloCal 则是完整类名,如果不出意外,在 ~/workspace/HelloJni/jni 目录下生成了 io_ibillxia_hellojni_HelloCal.h 。然后根据这个头文件的内容,编写 HelloCal.cpp 文件实现头文件中声明的接口,具体的头文件和 cpp 源文件内容见源码压缩包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 cpp 源文件中,对数据运算后可能产生溢出进行了判断,对于溢出异常这里处理的办法是,如果上溢则返回最大值,下溢则返回最小值。实际中,这样做可能还不是很合理,比较好的做法是,在 cpp 中处理并返回异常值,并在相应的 Java API 中针对返回的异常值进行不同的处理,即在 cpp 中只检查异常,而真正处理异常则由 Java API 来处理。

注意,这里需要添加一下 C/C++ 的包含目录,否则会报错。选中 jni文件夹,右键选择 Properties => C/C++ General => Paths and Symbols => Includes,点击 Add 一个一个添加如下依赖库:

/usr/include
/usr/include/c++/4.8
/usr/include/c++/4.8/backward
/usr/include/i386-linux-gnu
/usr/include/i386-linux-gnu/c++/4.8
/usr/lib/gcc/i686-linux-gnu/4.8/include
/usr/lib/gcc/i686-linux-gnu/4.8/include-fixed
/usr/local/include
/usr/local/adt-x86-20140321/ndk-r9d/platforms/android-19/arch-arm/usr/include

添加完后 build 一下,看看是否有错误,如果不出意外,应该在 HelloJni/libs/armeabi/ 目录下生成了 libHelloJni.so 文件。

3.6 编写 Android App

最后是编写 Android App,并在 App 中调用 Jni 接口函数。在 io.ibillxia.hellojni 包中新建一个 Java 类 HelloJni ,编写如下代码(import 内容省略,具体见源码压缩包)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//HelloJni.java
public class HelloJni extends Activity {
    /**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. */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onCreate(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)
    {
        super.onCreate(savedInstanceState);
        setContentView(R.layout.hello_jni);

        Button btn = (Button)findViewById(R.id.btn_cal);
        btn.setOnClickListener(new Button.OnClickListener() {
          @Override
          public void onClick(View v) {
              // TODO Auto-generated method stub
              TextView tv1 = (TextView) findViewById(R.id.textView1);
              TextView tv2 = (TextView) findViewById(R.id.textView2);
              TextView tv3 = (TextView) findViewById(R.id.textView3);

              int a = Integer.parseInt(tv1.getText().toString());
              int b = Integer.parseInt(tv2.getText().toString());
              HelloCal cal = new HelloCal();
              int c = cal.helloAdd(a,b);
              String str = cal.helloSay();
              tv3.setText(str + Integer.toString(c));
          }
        });
    }
}

另外,还需要设计对应的 layout xml 文件,具体见源码压缩包。 最后上一张运行效果截图: 图中输入的两个数的和超过了 int 能表示的最大值,出现上溢,但返回的是最大值。如果输入的两个数本身就超出范围将出现 Unfortunately, HelloJni has stopped. 的异常的对话框。实际过程中,究竟在哪一步检测并处理异常,还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。如果是引用第三方的库,可能需要对相应的接口提供充分的测试,对于可以并且方便在 native code 层面解决的异常就在 native code 层面上处理掉,实在不行也要在 Java API 层面上解决掉,比如这里需要在 Java 中判断输入参数本身的合法性。

Original Link: http://ibillxia.github.io/blog/2014/05/04/android-ndk-development/
Attribution - NON-Commercial - ShareAlike - Copyright © Bill Xia